植物蛋白根据来源可分为大豆蛋白、小麦蛋白、豌豆蛋白等,其中大豆蛋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非常理想的植物蛋白。2023年全球大豆蛋白植物肉在整个植物肉市场中占比为48%,小麦蛋白植物肉占比约为40%。大豆蛋白制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胆固醇等优点,还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油性,类似于动物肉的组织结构和口感,因此成为传统肉制品替代的首选原料。大豆蛋白通过挤压组织化工艺能形成类似肉类的纤维结构,但豆腥味是大豆蛋白的一种典型风味。研究表明豆腥味主要是由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协同产生,包括醛类(如已醛等)、醇类(如1-辛烯-3-醇等)、酮类以及呋喃类(如2-戊基呋喃等)物质,其中己醛被认为是豆腥味中关键的呈味物质。就整个行业来讲,植物肉的调味和质地是现阶段的技术瓶颈,是影响植物基产品的最关键因素。因此风味和质地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材料与方法
大豆蛋白、香菇梗,市售;马蹄丁,桂林爱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鸡蛋白粉,太阳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甲基纤维素,赫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辛料,山东拓豪食品有限公司;香精,上海国际香精香料公司、奇华顿香精香料(上海)有限公司。
02猪肉红烧丸子风味及质地标样分析
(1)标样筛选。感官测试是一种通过人的感官功能来评估产品物理属性的方法,旨在寻找消费者最满意的产品属性,并为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对市售以及自制共5种猪肉红烧丸子的颜色、质地和风味进行感官测试(1~5分,3分最适),筛选出最合适的产品作为标样。感官测试评分表见表1。


03最佳组合产品感官分析
对上述确定下来的最优组合配方制作的样品进QDA分析,并与标样进行对比。04最佳组合产品消费者测试采用《感官分析方法学排序法》(GB/T 12315-2008)中的friedman检验,对上述配方制得的植物基红烧丸子B(样品B,编号531)、市售植物基红烧丸子A(样品A,编号773)、市售植物基红烧丸子C(样品C,编号675)进行消费者测试。
结果与分析
01猪肉红烧丸子风味及质地标样分析按照表1对市售以及自制共5种猪肉红烧丸子进行感官品评筛选最受欢迎的产品。由表4可知,自制1相对于其他样品,颜色、多汁性及风味均处在最合适的3.0分水平,受欢迎程度更高,以此作为植物基红烧丸子的对标样品。

在各原辅料最佳组合下,即选定太禾柱状蛋白进行拆丝作为丝状蛋白原料,太禾粒状蛋白作为粒状蛋白原料,太禾片状作为片状蛋白原料,乳化物添加量为19.9%,鸡蛋白粉添加量为3.65%,添加0.12%红烧狮子头香精,0.33%掩盖豆腥味香精,2.65%猪肉风味膏状香精,该配方下制作的植物基红烧丸子与标样对比,进行QDA分析。由图1可知,植物基红烧丸子无论在弹性、多汁性、扎实度以及猪肉风味方面与纯猪肉红烧丸子差异不明显。
03消费者测试
3.1整体差异显著性消费者测试结果如表10所示,消费者的喜好度顺序为样品B>样品A>样品C。
由表11可知,样品整体差异的显著性F值=27.52>F临界值(5.99),i说明样品间有显著性差异。
3.2样品间差异显著性由表12可知,自制样品B与市售样品A差异显著,自制样品B与市售样品C差异显著,市售样品A、C差异显著。


结论
本文优化得到的最优配方为乳化物19.9%,鸡蛋白粉3.65%,食品用香精3.1%(红烧狮子头香精0.12%、掩盖豆腥味香精0.33%、猪肉风味香精2.65%),其余为大豆蛋白(太禾柱状蛋白进行拆丝作为丝状蛋白原料,太禾粒状蛋白作为粒状蛋白原料,太禾片状作为片状蛋白原料)、植物油、调味料和蔬菜。此配方制作的植物基红烧丸子无论质地还是风味,均接近纯猪肉红烧丸子。与一般植物肉产品比较,本产品多汁性更好,口感扎实、弹件较好,没有豆味,猪肉的特征风味突出,肉香味持久。用以上确定的配方制作的产品,经消费者测试品评,均获得较高的评价,认为此产品无论从质地还是风味上,都超过了市场上大多数在售的植物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