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公开征集国家标准《感官分析方法生咖啡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咖啡感官分析术语》参编单位和起草专家的通知
2. 百年“川味密码”首次被破译:24味型团体标准发布,20家食品企业参与
3. Food Chem-X:通过感官评价、UPLC和GC×GC-QTOFMS方法揭示五种黑茶的风味差异
4.2025 FOODMATE 酒类安全检测大会暨第一届酒类风味创新及感官分析研讨会圆满闭幕
5.2025秋冬饮品趋势预警!流行色“琥珀流光”为焦甜系饮品点亮灵感
感官动态
1.1 感官标准
1.1.1关于公开征集国家标准《感官分析方法生咖啡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咖啡感官分析术语》参编单位和起草专家的通知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面向各有关单位公开征集国家标准《感官分析方法生咖啡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和《咖啡感官分析术语》的参编单位与起草专家,这两项标准由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6)提出并归口,报名要求同一单位参编人数不超两人,推荐专家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相应管理职务、相关工作经历,有国标起草经历者优先。
新闻来源:中国标准化
1.1.2关于对国家标准《感官分析方便面感官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家标准《感官分析方便面感官评价方法》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由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6)归口管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起草。适用于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面饼的感官评价,不适用于干吃面、保鲜湿面型方便面。
新闻来源:感官与消费科学
1.1.3百年“川味密码”首次被破译:24味型团体标准发布,20家食品企业参与
2025年10月21日,由四川省调味品协会牵头,联合四川旅游学院、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产学研单位及140余名起草人历时两年制定的《川菜复合味型 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四川旅游学院邓晓青博士团队执笔,基于现代食品感官科学与分析技术,明确了每种味型的定义、主要调料、品评指标与方法,创新性绘制“风味剖面图”和“味型金字塔图”,并采用五点标度法进行定量感官分析,将模糊风味转化为可操作、可视化、数据化的规范,24味型涵盖麻辣类、酸甜类、咸鲜类及其他特色味型等,各有核心特征与代表菜品。为推动标准落地,四川省调味品协会将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巡讲”宣贯,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白燕、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马凯思等均表达支持与期待,圆桌论坛上嘉宾热议川味未来,认为标准是传承基础与创新基石,能助力川菜文化全球传播。
新闻来源:首食FTFD
1.2感官前沿
1.2.1【智能感官】牛肉不同部位对调理牛排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为满足居家烹饪需求的预制调理牛排,其品质受牛肉部位影响显著。选取牛腿肉等五个部位制作调理牛排,经检测,牛肩胛色泽亮度与其他部位差异大,牛臀肉pH值最高;牛腿肉硬度、咀嚼性最高,牛上脑弹性最高;牛腩肉脂质氧化水平最高。电子鼻和GC-MS检测发现,醛类物质含量普遍较高,牛上脑和牛腩肉风味物质更丰富,PLS-DA模型可有效区分样品并筛选出20种差异香气物质,还找出5种主要香气来源化合物。感官评价显示,牛上脑和牛肩胛综合评分最高。
新闻来源:食品伙伴网订阅号
1.2.2寻味青钱柳叶:电子舌与感官评价联手挖掘产地密码,解锁风味价值
该研究以江西修水(Q1)、贵州黔东南(Q2)等5个产地的青钱柳茶为材料,采用电子舌(TS-5000Z型)、HS-SPME-GC-MS技术,结合感官评定(10名评价员按五分制评分,参照GB/T23776-2018)和生物活性成分测定,分析不同产地青钱柳茶风味特征及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个产地青钱柳茶味觉强度均呈“苦味>鲜味>甜味”分布,可通过甜味、苦味、鲜味区分产地,Q2香气、苦味、涩味评分最高,Q3甜味评分较高,Q1和Q5风味特征较接近;共检测出130种挥发性有机物,分7大类,且不同产地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有差异,Q1总多酚等含量突出,Q5总多糖占优,同时明确了部分挥发性物质与味觉感知的关联。研究为青钱柳茶产地鉴别、质量控制等提供支持,也指出未来需深入探究环境因子调控风味成分合成的机制及拓展样本量。
新闻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
1.2.3《食品科学》:扬州大学顾瑞霞教授等: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扬州大学团队将Kefir与植物乳植杆菌Lp.x2以不同比例共发酵胡萝卜,发现Kefir虽能加速产酸、降亚硝酸盐并增添酯醇等香气,却会因酵母降解果胶而使胡萝卜变软、产生乙醇异味,硬度与脆度显著下降;感官评价显示,当Lp.x2∶Kefir=50∶1时,胡萝卜仍保持11N以上高硬度与最佳脆度,橙黄鲜亮,酸甜适中且无刺鼻萜烯味,综合得分最高(80.8分),是兼顾风味与口感的最优接种比例。
新闻来源:食品科学杂志
1.2.4Food Chem-X:通过感官评价、UPLC和GC×GC-QTOFMS方法揭示五种黑茶的风味差异研究
以45-55美元/公斤的遵义、祁门、正山、凤庆、黄浦5款中档红茶为对象,用UPLC与GC×GC-QTOFMS结合GC-O嗅辨,锁定可溶性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游离氨基酸、咖啡因、黄酮等特征滋味组分,并从165种挥发物中筛出51种关键气味物质:芳樟醇、苯乙醇及其氧化物为五茶共通香基,庚醛赋予凤庆独特清香,α-古巴烯与反式-卡默烯则成为黄浦和正山的个性标记,为红茶风味刻画与质量管控提供了可量化的化学-感官依据。
新闻来源:食品组学加
会议培训
2.1 感官会议
2.1.1 第六届食品感官科学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
于 2025年11月6-7日在杭州万信瑞铂酒店举办第六届食品感官科学学术交流会,该会议由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主办,江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院校及机构协办。会议背景提及食品感官科学的发展成果与意义,宗旨是展示领域前沿进展、加强国内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主题涵盖感官分子生物学、食品感官物性学等多个方向,特邀赵镭研究员、钟芳教授等众多专家参会。
新闻来源:感官与消费科学
2.1.2 【盛大开幕】“2025FOODMATE酒类安全检测大会”——三大核心领域深度联动!
2025 年 10 月 23 日,由山东省白酒协会指导、食品伙伴网主办、多单位联合主办及协办的 “2025 FOODMATE 酒类安全检测大会” 在山东济南开幕,首次实现第二届酒类检测技术交流会、第一届酒类质量安全管理大会、第一届酒类风味创新及感官分析研讨会三大专业会议联动,旨在打造酒类检测行业技术交流平台,提升酒类分析检测与控制技术能力、保障酒类质量安全;当日上午 9 时,大会在上海市酒类食品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唐永芳女士主持下,由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任子钰女士、食品伙伴网副总经理杨雪女士分别致辞,介绍会议宗旨意义、表达欢迎感谢;总会场围绕 “酒类检测标准与质量管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孟镇老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食品生产处处长王玲老师、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专家、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艳丽老师分别就饮料酒标准体系、酒类生产监督检查问题、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影响、酒类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监测作报告;“酒类风味创新及感官分析” 分会场由山东省葡萄研究院魏彦锋研究员主持,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胡文效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郑福平教授、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吕志远老师、齐鲁工业大学韩国民老师、食品伙伴网感官分析研究中心乔羽感官分析师分别就露酒风味创新、酒精对大脑感知影响、白酒感官质量控制、干红葡萄酒乙醛积累、产品感官宣称证实导则在酒类中的应用分享报告。
新闻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
2.1.3 2025 FOODMATE 酒类安全检测大会暨第一届酒类风味创新及感官分析研讨会圆满闭幕
2025 年 10 月 24 日,由食品伙伴网主办的 2025 FOODMATE 酒类安全检测大会在济南圆满闭幕,会议持续两天,设 1 个主会场及 3 个分会场,覆盖酒类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风味感官三大核心领域,吸引众多企业与科研院校参与;第二天会议中,“酒类风味创新及感官分析专题(二)” 分会场由食品伙伴网感官服务事业部技术中心经理曾红艳老师主持,北京林业大学朱保庆教授、齐鲁工业大学邱磊教授、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姚超老师、君顶酒庄有限公司张正文老师、食品伙伴网感官分析研究中心王艳艳老师,分别围绕酒类感官评价新技术、中国酒曲技术演进、Orbitrap 技术解析酒类风味、葡萄酒风味物质与风格塑造、智能感官在酒类风味中的应用作报告;“酒类风味创新及感官分析专题(三)” 分会场由齐鲁工业大学邱磊教授主持,江南大学唐柯教授、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牛俊桀老师、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杨德中老师,分别就陶坛陈酿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Pivot Profile 技术及应用、酒类风味物质检测技术分享报告。
新闻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
2.2 感官培训
2.2.1 从入门到品鉴——探索咖啡世界 | 凤凰文旅学院第三十期培训圆满收官
10月23日,烟台凤凰文旅携凤75咖啡师为30余名员工开讲“从入门到品鉴”。讲师以“种子到杯子”梳理咖啡历史与处理流程后,聚焦感官:六款不同产地、烘焙度、处理法的咖啡一字排开,学员循“闻干香-嗅湿香-啜吸”三步对比酸度、甜感与余韵,现场投票并即时获风味解析,将柑橘、坚果、花香与烘焙曲线一一对应。沉浸体验让参训者瞬间提升风味识别力,为文旅场景注入专业“嗅觉”。
新闻来源:烟台凤凰文旅
2.2.2 零基础|茶叶感官风味系统课
10月25日起,三周周末集训「六天风味茶课」限招6人,老师带你盲评上百款六大茶类茶样,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把尺重新校准味觉,拆解加工香、地域香、品种香的剂量关系,屏蔽营销噪音,零基础也能听懂“好茶到底好在哪”。
新闻来源:学茶follow佳
趋势分析
3.1 全球茶叶标准新趋势:从生产到消费的质量与安全规范
文章指出,全球茶叶标准有新动态与趋势:国际上,2025 年 ISO 发布相关绿茶术语及茶叶化学成分分类标准,中国主导多项 ISO 茶叶标准,推动国际茶叶贸易转向 “价值之争”;主要产茶国(如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等)或强化监管、或推气候适应措施与地理标志认证、或修订标准、或定区域统一标准;主要消费国(如欧盟成员国、美、澳、埃等)对茶叶农残、污染物、理化指标要求严格;安全卫生方面,各国关注农残、重金属及食品添加剂管控,ISO 协调农残限量差异。未来,全球茶叶标准将朝多元化、精细化、可视化发展,涵盖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地理标志与数字追溯、结合视觉化与风味科学、推进区域统一标准、完善特殊及新型茶产品标准等方向,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TeaChaThe
3.2 辣条加龙虾、奶茶“放酱油”...食品风味风向变了?
文章指出,食品风味正加速“三化”:健康化(低糖真原料成为底线)、新奇化(猎奇口味+社交话题引爆流量)、个性化(定制风味、跨界联名、IP共创满足自我表达)。品牌以“健康+猎奇+专属”三维迭代,用一杯酱香拿铁、一袋麻酱辣条或一瓶轻体茶,持续制造社交货币,撬动年轻增量,未来谁能把风味做成可晒、可养、可代言,谁就能抢占下一个增长入口。
新闻来源:CNAD广告网资讯
3.3 2025秋冬饮品趋势预警!流行色“琥珀流光”为焦甜系饮品点亮灵感
凯爱瑞聚焦 2025 秋冬饮品趋势,核心围绕流行色 “琥珀流光” 展开,其区别于 “美拉德” 色系,以莹润通透色泽和醇厚温和质感为特点,为焦甜系饮品提供灵感。焦甜风味兼具味觉享受与情绪安抚的 “治愈力”,具有三大创新应用方向:一是 “焦甜 +” 组合,通过 “焦甜 × 谷物”“焦甜 × 乳品”“焦甜 × 酒韵” 叠加醇厚层次与温暖质感;二是中式轻养生,将焦甜风味与红枣、桃胶、枸杞等传统滋补食材结合,满足秋冬润燥、宁神需求;三是节日氛围打造,结合万圣节、圣诞节元素,营造趣味与仪式感。
新闻来源:凯爱瑞KERRYEND